吴翼IOI2010参赛总结2010-09-06 10:00:00阅读量:46640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吴翼

这次很有幸能够以中国国家队队长的身份参加了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举办的第22届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这次竞赛使我极大的开阔了眼界,感受颇深。于是,从心底感谢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科协能够给予我这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在这次比赛期间,杜子德秘书长对选手们的悉心教诲,以及即使的支出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让我们能够在比赛过程中,更好的提高自我,维护中国的中学生形象;也非常感谢领队王宏老师,副领队尹宝林老师,赵启阳老师在这么多天里对我们的关照,还有两位领队老师不顾辛劳为选手们翻译题目,传达组委会的信息;当然也要感谢曹文老师在加拿大期间以及我这么多年以来对我生活和学习上的引导了关心;最后也不能忘掉养育自己的父母。这次比赛期间由于一些自我的不成熟,犯下了一些小错误(迟到了一次,真的是纯属意外,后悔万分,我一定不会让这种事情再发生了),也希望能够得到协会,杜子德老师的原谅。以下做一些比赛的些许记录和经验总结,展示给更多的,热爱信息学的同学们,愿能够给予他们帮助。

首先先谈一下对于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印象。经过12个半小时的长途飞行,伴着时差的阴影,中国队一行于814号下午抵达了多伦多,并坐大巴到达了比赛地滑铁卢大学。加拿大是一个地广人稀的高福利发达国家,这一点几乎体现在了加拿大城市环境,以及加拿大人生活的每一个部分。最明显的就是在加拿大总是能看到大片的修剪整齐的绿色草坪,上边并不密集的长着许多树龄不小的绿叶树木,可以看到小松鼠在树上窜上蹿下,能看到成群的鸭子横穿马路——而甚至汽车也必须为之让道。所有人自由的嬉戏于草地之上,显得一派和谐。虽然北京也有很多的参天大树,道路两旁总是绿树成荫,不过仍然与加拿大有着很大的区别。北京的城市给人一种很压抑的绿色,而加拿大却给人一种舒适之感。当然一方面是人口的原因,不过我觉得另一方面也是加拿大人的生活意识上的原因。加拿大人的头脑中自然似乎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就理所当然的应该贴近自然,就理所应当的与环境同步发展。这种意识是决定城市建设和生活发展的重要原因。北京人生活节奏更快,更加追求发展的速度,而在加拿大却不然,加拿大更多的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人们并不追求刻意的速度,而总是在追求一种人文的热情和关怀,以及一种统一一般的自然和谐。有一个玩笑是加拿大人从来不迟到——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人总是改时间——确实是这样,因为这次连比赛时间也修改了。加拿大人的生活热情很高,也许是人少的原因,加拿大很少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因为人力很贵,也许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有加拿大人待人都非常热情,愿意与人交谈打招呼,人们相互尊重。这在国内是绝对看不到的现象。国内更多的人即使是认识的,有的时候走过也不见得会打招呼;一个白领会很自然的看不起一个公交车司机,而一个公交车司机则更多的抱怨生活的不顺心待遇底下而显然不会整天对乘客报以微笑。我认为这是一种人文关怀的却是。也许整个社会的拜金主义气息弥漫,但我总觉得,这一点中国是应该向加拿大学习的,我们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是不是总是能够停下来,静下心的思考一下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生活,体会一下人的存在意义,体会一下真正的和谐——一种统一,而不是一种表面。不过也许这也和加拿大的福利国家制度有关——加拿大的税收制度完善,这和中国的开发票导致的偷税漏税情况很多不同,当然高福利也对应高税收——达到了惊人的13%。所以很多问题也应该辩证的看,没有绝对好的事情,不过我觉得如果能够提高人的幸福水平,有的时候一些适当的停滞和思考比盲目的发展前行更重要,这也是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应该注意的。

接着谈一谈比赛。这次比赛我获得了银牌第6,总第31名的成绩,距离金牌分数线3分。虽然赛前并没有什么特别压力,但是获得银牌总是让人有所遗憾的。但是具体分析却也发现许多的问题和值得总结的地方,也许银牌就是一种启示,一种收获的启示。本次比赛的比赛规则较前几年发生了巨大改变。首先是不再需要写一个完整的程序,而仅仅只需要写一个过程就可以了——这类似Topcoder的比赛形式;第二,每一个题目将采用subtask的评分方式(一个subtask对应一个解题限制或者数据规模),也就是说,所有的测试数据都是捆绑的,并且除了特殊规定,subtask只有全对和全错两种方式,这大大降低了题目的区分度;第三每个题目有2token,使用一个token可以在赛场上即时测试此题的全部测试数据,也就是可以在赛场上知道自己的具体得分,一个token使用完之后在半个小时后会补充一个token;最后就是开启了全球现场直播,这使得比赛像ACM一样更富观赏性。在去IOI之前,中国队内部其实讨论过这种规则,具体分析之后并没有意识到这次改革的问题——因为这些规则的改变并没有预示着题目类型也会发生重大改变,答题方式是可以适应的,但是由于没有意识到题目类型的巨大改变,使得我在这次比赛中多少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两试比赛均出现了两道非常非常简单的题目,而剩余的两道题目都是交互形式且异常的开放。在day1比赛中,我在解决两道easy之后将剩下的两道题目hottercolder以及language的分数分别提高到了88分和74分。此时我按照以往的经验,很自然的将hottercolder一题认定为往年中所谓的中档题,并因此认定hottercolder一定可做,而language不可做,于是我便扔掉了language而去主攻hottercolder,最后hottercolder一题我得到了91分,为中国队最高。在现场上我以为我得到的365分是一个很高的分数(因为在往年确实这样),而出了赛场才发现原来我的成绩并不好,仅名列第30位,并且day1中并没有所谓的难题和中档题,而其实最容易使得分数有质的提高的题目是语言识别题languagehottercolder全场最高分也不过96分——换句话说,hottercolder做到顶我也顶多提高5分左右,而language一题如果能够意识到以单词为单位进行识别的话,分数将立马提高20分左右。也就是说,我因为相信以往的经验,而选错了做题方向。而在第二试中,试题的风格并没有改变,而整个中国队都因为一些惯性思维导致走进了思维的死胡同,在第二次比赛中除了两道简单题,还有一道提交答案题maze,和一个交互题saveitsaveit的大意是写一个压缩程序和一个解压缩程序,在成功解压的前提下要使得压缩之后的信息数量最少。由于中国队在第一天比赛结束之后集体讨论一些data compressing相关的算法,于是在赛场上我和赖陆航,冯齐纬都花了很长的时间利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最后都没有成功。赛后我们得知,这道题只是利用了一个数据压缩的伪装,真正考察的是选手利用数据特点进行分析的能力。而最后由于思路的局限性,整个中国队都没能做出此题,并且还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我用来解决maze的时间仅仅只有了1个半小时不到。而自己由于day1的时候感冒了,day2的时候状态并不是太好,做maze的开始曾经试图写一些构造的算法没能写出,最后利用搜索算法求近似解的时候时间就非常紧张了。最后的结果是我2maze的分数比较一般。而其实如果能够再给我5分钟,我也能够将maze的分数提高接近510分左右,所以说是比较可惜。总览这次比赛,首先是题目类型的开放性使得我们这些经过严格的解题训练,并且技巧应用熟练,知识点广的传统强队选手失去了一贯的优势(这次波兰和中国的选手都发挥得不大理想)。因为这些题目并不需要很强的技巧应用能力,或者很多的知识点,这次IOI甚至连一道动态规划题都没有出现,这在以往的任何国际大赛中都是不可想象的。加上token的原因,选手可以在比赛场上知道自己的实时得分,这给开放性题目的比赛又增加了很多的利好因素——因为选手可以不断的通过token即时的测试自己的idea,有了一个新的idea就可以去实现并测试效果,这在以往的传统竞赛中也是不可想象的。于是,比赛考察的关键就在于idea的创新性和发散性,而这对缺乏必要心理准备的中国选手是很不利的。中国选手其实并不是不善于做这些开放性的试题。在很多的国内大赛中,都出现过此类的开放新试题,只是没有这么直接和密集。开放性试题主要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并极大削弱了所谓的强弱差距并暴露出了中国选手的弱点——容易局限在已有思维的条条框框里。比如这次我的两个失误都和这个有关,第一天是拘泥于往年比赛的规律而忽视了IOI的变化性,第二天的比赛是由于之前的讨论禁锢了自己的思维。我想,这也是中国学生所最需要改变的地方,由于平时教学和考试的应试性,聪明的中国学生总喜欢去探求考察的规律和以往的经验,其实有的时候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极度变化的世界,这也对我们考察问题和批判继承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觉得IOI这次比赛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到底该如何接受经验,应该如何保留自己的思维,如何将两者平衡起来。经验固然是对的,但是我觉得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也许更多的时候应该是用自己批判的眼光多去想一想,问一问为什么,多注意变化,这也许会花费更多的精力,但这却一定是值得的。

最后想谈一谈关于与各个国家选手的交流上。IOI不仅是一个世界性的盛会,也更加是一个交流和开阔眼界的绝佳平台。这一次中国的四位选手我觉得在这方面做的还是很好的,我作为队长也更多地担当起了中国队和外国选手交流的责任。这次比赛与我们关系最好的除了新加坡,台湾,香港这些说华语的国家,就要算是和克罗地亚队了。由于字母表的原因,克罗地亚队的宿舍和我们的宿舍是隔壁,在开闭幕式上也和中国队坐在一起。因此,可以说我们中国队一开始就熟悉的队伍就是克罗地亚队了,克罗地亚队也是第一个和中国队互赠礼物的队伍(我们拿到了一顶克罗地亚的花格子帽子~)。帅气的Stjepan,热心的Ivan,高大的AdrianStjepanIvan几乎和我成了铁哥们,一起出去玩,一起扯淡聊天串宿舍,而最高的Adrian居然在闭幕式的时候和我们说他非常喜欢看《道德经》!!!还能背出道德经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当然是翻译版的),当时听到了真是震惊了,在感到极大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极大的敬佩这些外国选手广博的学识——一个中国的学生都有可能没读过什么我们民族的传统典籍,而一个外国人却能流利的背诵《道德经》的名言,能高谈阔论地和一群中国人侃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或许这对很多搞竞赛的同学是一个讽刺——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到底参加信息学是为了什么?为了保送么?全然不应该是这样的。参加比赛,为了兴趣,为了交流,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一个人应该成为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爱好广泛的人,一个完整的人。此外还得提一下瑞士的Josef,这位帅哥我是在热身赛的时候和一个德国人扯google code jam的时候认识的,为人非常热情,送了我们一大把的瑞士巧克力,临走的时候俨然成了我们的哥们一样。在IOI的团队中有相当多的华裔选手,比如加拿大几乎整个一队就是一支中国队,以至于我们在闭幕式去找加拿大队赠送纪念品的时候直接用中文聊了起来,加拿大队队员的家长们也在场,见到中国的学生都非常欢喜,热情拉我们合影留念,当然美国队里也有华人,比如Neal Wu和曹文禹(Wenyu Cao),美国人说话会比较快,有的时候得需要他们说两遍才能听懂,而曹文禹能说中文,因此通过曹文禹和美国人交流就异常的方便了。从这么多的华人中也能发现中国人对世界的影响是多么大,中国人是很聪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经过对比也能发现这些年在国外生活的孩子和我们国内的学生的一些差距。当然一些硬件和软件的差异是没有办法的,比如曹文禹每年都能有机会到MIT参与一些科研项目,事实上曹文禹参加的项目就是关于机器学习的——因此曹文禹在第一天的language一题中得到了100分的成绩,这种巨大的学习氛围优势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当然这也和美国相对缺少功利心态有关,更多的人是处于一种热爱和兴趣去从事一件事情,人们喜欢研究,喜欢参与项目,这也使得这次美国队获得了三金并超越中国队成为了团体总分第一的队伍。外在环境我们是不能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多一些单纯的心态,多一些探索的精神,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也许正如那句——不为彼岸只为海。这次我们一共拿到了7个国家的小礼品,Croatia的帽子,Thailand的冰箱贴(IOI2011年主办国),Russia的钥匙扣,South Africa的小袋子,台湾的纪念邮票,Switzerland的巧克力,还有对中国队送礼最热情的国家Singapore,由于我比较会扯,一共从新加坡人那里拿了3个礼物,一个青奥会的胸针,一个狮城的钥匙扣,和一个南洋理工大学的纪念品。所以可见交流是很能给人带来好感的,这些结交的朋友们与我们之间的这份友谊我相信会永远的保持下去。最后还要提一下的是我终于见到了一些我仰慕已久的前辈和老师,Richard Peng(彭洋),还有Rob Kolstad(做USACO的同学不会不知道的~USA长期的领队,今年代理了一下UK的领队,非常能扯,而且其实非常喜欢小孩子,和我在尼亚加拉瀑布扯了好久好久~不过由于一些过去的中国选手过于孤僻给Rob留下了比较不好的印象,所以USACO Summer Camp再也不会邀请中国人了,这真是让人非常的遗憾……)。彭洋给人的感觉非常的热情非常的阳光,最后一天在多伦多,彭洋不顾连日的劳累,全天陪伴中国队在多伦多游览,晚上彭洋的爸爸还请我们吃饭,真是非常感谢。彭洋12岁就离开了大陆,与这些中国队的老师只不过是数面之缘,仅仅是一种敬意以及一种真诚的心态,就可以愿意为别人付出这么多,真的很让人感动。彭洋其实并不只和中国队,彭洋还带着波兰队,美国队等等好多地方的孩子到处玩,其实做人真应当如此,全心的帮助他人而不计回报,而不是总是呆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才是真君子。

IOI2010将成为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回忆,所有的体悟和回味将永存心间。愿这些和外国的哥们(当然今年还认识了一个波兰的女选手Ania,据她说今年是波兰很少出现的没有人同时参加IMOIOI的情况……!-__-)有缘再相见。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IOI不是一个句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开启全新生活角度的机会,愿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吧!也祝所有阅者能从中有所收获,谢谢。

E6DjLmTg.cn (99.37KB)